商标 | Otl |
---|---|
型号 | 碳纤维布 |
规格 | 二级300克 |
包装 | 卷 |
产量 | 1000000 |
型号 | 碳纤维布 |
规格 | 二级300克 |
商标 | Otl |
包装 | 卷 |
专利分类 | 1 |
专利号 | 1 |
面积 | 10㎡ |
隔震设计原理:
隔震设计是指在房屋底部设置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 能量,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也就是说,通过隔震层的大变形来减少上部结构的 作用,减轻 破坏程度,使建筑物只发生轻微运动和变形,从而保障建筑物的 ,隔震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 加速度反应降低60%左右。
隔震优点:
隔震设计能使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以避开 动的 周期,明显地减轻结构的 反应,使上部结构处于正常的弹性工作状态。隔震体系抗震措施简单明了,还能降低房屋造价,而且震后修复方便,震后只需对隔震装置进行必要的检查更换,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隔震技术分类:
隔震技术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固定或绝缘的方法,在地基和上部结构之间进行分类,具体可根据其对象不同分为3类。
1)地基隔震
地基隔震可分为绝缘和屏蔽2种。
(1)绝缘是希望在地基自身中降低输入波的方法,从而达到隔震的目的,软弱地基或像人工地基那样较软的地基有降低输入加速度的性质。高刚性基础则还可利用地下逸散减震。
(2)屏蔽是在建筑物周围挖深沟或埋人屏蔽板等将 长周期的剪切波(S波)隔断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屏蔽直下型输入波。
2)基础隔震
所谓基础隔震是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安装隔震系统,将基础和上部结构隔离开来,以减小水平地面运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从而达到减小上部结构振动的目的。可分为周期延长、能量吸收和绝缘等方法。
3)上部结构隔震
上部结构的隔震方法分为能量吸收和附加振动体两种形式。能量吸收型是在建筑物的任意层设置弹塑性阻尼器、粘性体阻尼器、油阻尼器或摩擦阻尼器等各种阻尼器以吸收 能量。附加振动体型式则是在建筑物的任意层上加设振动体,构成新的振动体系,将振动由结构物本身向附加振动体转移。